冬至其他地方习俗
冬至其他地方习俗
冬至节在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的早晨人们起床后早餐都不敢做,首先要看看表,根据时间来煮饺子,所谓“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但这些冬至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这是源于共工氏败北后“一目重瞳子”,称为“共工氏”,他的儿子很少说话,所称“哑疾子”,三岁的儿子沉到深渊而死,其他几个都死了,只有最后一个躲过了灾难,活了下来,他知道自己不能长寿,便把继承父业的儿子放到逐鹿原上自生自灭,最终因没有得到父辈的真传,冻死于寒天,族人把他葬于琴瑟山的东麓。因他在临终前用手中的筷子对自己的八只眼睛进行分工所化成的筷子为一长一短,所以后世便用分、聚筷子的方法占天气预报的阴晴雨雪和其它一些事情的吉凶,分短聚长以短的为吉,后人又把这看做是冬至节气到来的预兆。冬至如果下雪了,就是阴阳没有相交气死英雄汉;如 果没有下雪就是阴气压倒阳了,就算英雄好汉也枉然。
压岁钱
压岁钱(压祟钱)年三十夜等长辈分给晚辈的钱物压住邪崇的习俗。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可在一定程度上驱邪保平安。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汉代,唐宋时此钱散用红线串起来放在孩子睡觉的枕头边保佑儿童健康;近代则由发小压岁钱转变为送红封包;到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红封包则演变为写有祝福话语的红纸笺或红包。
二十四节气的首节
冬至标示着太阳光直射运动进入新的周期。古人认为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逐渐舒发,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人们把冬至作为“小年”,意味着冬至的重要性仅次于新年。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是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节日,据现存记载推测最早出现于汉代,其起源、日期皆不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达。阳历0月021日前后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它和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冬至大如年”,可见古人对冬至节的重视程度。冬至习俗虽起于汉代,但最早相关于周代。周公利用土圭测景创制了二十四节气最初冬至日是周历的正月一日即农历50天是新年后来才出现夏历(阴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而冬至日仍为周历新年随着对气候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为了避免冬末时天地将生机索然的景象出现汉武帝时期把立春调为岁首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实行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行夏时制并在这一天地气初动的日子里举行迎日仪式——祭日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鬼和百鬼之神保佑人免灾避祸!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这一典礼均在每年至日这天花坛举行一般行三跪九拜大礼清朝康熙皇帝起便改为三跪一拜礼雍正皇帝将祭台移到了北京天坛公园南内的斋宫在他即位初年就考虑越长以后还要用功转向辛劳一旦人亡不能阅历终生为此他21岁那年又想了一个主意秘密发心在承天台为太阳、正月初一为天神(自己)、夏至为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冬至为祭天大典四祭正大光明殿中的正大光明四字。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古老习俗与道家养生中的修性养生结合的一种娱乐活动图形式很多一般为:“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从此阳春应有脚”、“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等根据天气实情每笔画一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