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几月到几月?
夏至是几月到几月
夏至是指太阳运行到黄经90度,阴阳两气不相等的程度时交于夏至这一天,是为夏至日。夏至的时间是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然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热量要多,所以在夏至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地表温度继续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热在三伏”。
从气候上说,夏至后的这段时间内,天气越来越热。夏至是盛夏的起点,由于“三伏”内酷暑炎炎,我们常说“热在三伏”,这段时间只是热的开始。但只要冬天的收藏功能过于弱就会出现热冬的情况。如果冬天的收藏功能很弱,夏天就会形成无休止的恶性循环。因此要热后有凉,就要加强冬天的收藏功能。只有冬天收藏好才能迎来春天的生发。所以,在夏至时节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夏至节气特点和农事特点:在《恪遵宪度抄本》中就有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六月必有一雨,田家以为甘泽,名曰黄梅时节。”也就是说夏季的第一场暴雨一般出现在夏至以后,此时气温开始升高,雨量增多。
夏至节气的到来标志着进入了伏天。伏天开始后我国多地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气。这段时间内全国的气温明显升高,并且高温的天气也持续时间较长。农作物生长旺盛,单产有大跃进之势。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段时间的高温天气做好农作物的中耕除草、追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那些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更要注意对作物的水分补充。如果树缺水就会全树萎蔫,果树缺水就会影响其果实生长和发育甚至造成落果。除了树以外草也很关键,如果缺水就会疯狂的生长无法控制并吸收果树大量的养分导致果树减产或死亡。因此防旱排涝都是农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防旱排涝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除草灭虫。由于天气越来越热害虫也会越来越多并且繁殖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些害虫会吸取植物的汁液和啃食植物的叶子以及花果等使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营养而减产甚至绝产。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除草灭虫工作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最后还要注意对作物的合理施肥。由于这段时间雨水较多田间的肥力流失也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适当地追加肥料以保证土壤的肥力供给作物的生长需要。同时还要注意对作物进行防病治病的农药喷洒工作以防止作物生病而减产甚至绝产。
总之在夏至节气到来后我们要注意作物的防旱排涝、除草灭虫、合理施肥以及防病治病等农事活动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并保持较高的产量来增加我们的经济收益以及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等都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