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什么风俗特点?
清明节有什么风俗特点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的第15天,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在清明节这一时节,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人们喜欢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清明节也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缅怀祖先,弘扬孝道亲情。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日期在公历上大致是固定的,而清明节期比较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清明节的习俗
1.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春天的节日,但清明节的日期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的第15天,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在这一天这一时刻,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然后行礼祭拜,最后收拾食物心情愉悦地回家。
2.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春意,踏青就是人们亲近自然的方式之一。早在唐代人们就开始结伴到郊外踏青。南宋画家李唐的《河阳明渡图》就绘有执季节的春游妇女、把酒当歌之态。而苏轼也有:“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的诗句流芳百世。踏青虽不同于祭祀祖先的肃穆,也没有行神拜佛的虔诚。但却能在春天的拥抱中享受春天的气息,与自然亲近感受春天的魅力。
3.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在宋代荡秋千习俗普及至民间为儿童所喜爱。明清以后逐渐被踢毽子所代替。
4. 蹴鞠
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胆用毛扎成可以灌气。蹴鞠一词现代汉语音读如cù jū。蹴鞠在唐代广为盛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北宋初年第三位皇帝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枢密使王彦超、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等大臣在雪地中踢球的场景。从唐宋开始蹴鞠已经从军队训练演变为娱乐运动。《水浒传》中就有高俅因擅长蹴鞠而深受宋徽宗宠爱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掌管殿前禁军的故事。而在清明时节百姓也多以蹴鞠为乐来庆祝节日。
5. 射柳
射柳是练习射箭并兼赏春天的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的节日。射柳的习俗据说是由辽代契丹族发明经明代发展而成的射柳比赛是明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射柳的习俗经由辽入金元等朝代延续下来明清时期仍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