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意的国学名称
【本期文章导读】
有诗意的国学名称
宝宝起名字注意,一要结合出生时间;二要结合姓氏;三要结合国学文化。三项结合都是有一定目的的,三项条件满足一个好名字诗词典籍取名。
1. 不是名字好听就适合所有人。这里从国学文化诗词中精选一些名字,不仅很有特色和韵味,而且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具有良好的启发作用依据诗歌取的古风惊艳名字。
雨轩,雨轩出自古诗词,唐寅《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镜中红粉春风面,烛下银屏夜雨轩含有古风诗意的名字。取名寓意春风雨露, 气宇轩昂。
2. 益坚,益坚出自古诗词,苏轼《初别子由》: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取名寓意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可以用来取名字的国学。
锦蓉,锦蓉出自古诗词,范成大《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七首》:镜面波光倒碧峰,半湖云锦万芙蓉含有古风诗意的名字。取名寓意锦上添花,出水芙蓉。
3. 书行,书行出自古诗词,李昉《新桐庐知县员外端修节行富有才名九霄未展于奋飞百里暂劳于绥抚言》:杨柳岸边挥袂去,木兰舟里载书行诗词歌赋国学经典取名。取名寓意书读万卷,行路万里。
易轩,易轩出自古诗词,严遂成《俞武襄大猷》:甲裳一卸剑舞罢,滴露研朱读易轩古风名字取自诗句。取名寓意才识不凡,气宇轩昂。
4. 映竹,映竹出自古诗词,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古代诗文取名。取名寓意拥抱自然,清雅脱俗。
心淼,心淼出自古诗词,张含《龙池春游曲》: 红心草茁红桃开,龙池淼淼春水来。春鸟啼不歇,春燕语更切。取名寓意胸怀宽广,见识广阔有诗意的国学名称。
5. 之尧,之尧出自古诗词,郭祥正《寄题洪州潘延之家园清逸楼》:上有明明垂衣之尧舜,下有错落戴主之皋夔含有古风诗意的名字。
安如,安如名字的诗词出处,陆游《苍桧》:孰能不动安如山,屹立庭前独苍桧。取名寓意安如泰山,万事如意有诗意的国学名称。
6. 若诚,若诚名字的诗句出处,邵雍《答人书意》:所交若以道,所感若以诚。取名寓意昂然自若, 诚心诚意可以用来取名的古风诗句。
义翔,义翔名字的诗句出处,李白诗,名飞日月上,义与风云翔。取名寓意明公正义,高飞远翔。
7. 林静,林静名字的诗句出处,白居易《首夏》: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取名寓意琼林玉树,安然文静诗词歌赋国学经典取名。
三国演义三个字人名
小说《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大概有1200多名,汇总一下这些历史人物名字我们发现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小说中的历史人物的名字绝大部分都是单字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诸葛为复姓),司马懿(司马为复姓),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庞统,蒋干,董卓,吕布,袁绍等等,都是以姓加单字名构成姓名,很少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等双字名。三国时期取双字名的历史人物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古风名字取自诗句可以用来取名的古风诗句。
1. 当然,任何一种时尚潮流中都存在和其不一致的个例。三国时代崇尚单字名,但是我们看《三国演义》时会注意到,前前后后出现了一些“双字名”的历史人物(少数民族人物除外),粗略统计一下大概有35人,他们分别是:黄承彦,庞德公,郭攸之,吕伯奢,刘元起,程远志,裴元绍,张曼成,马元义,曹安民,严白虎,曹文叔,傅士仁,吕威璜,韩莒子,蒋义渠,李春香,娄子伯,马日磾(ma mi di),濮阳兴,秦庆童,单子春,眭元进,王子服,吴子兰,武安国,辛宪英,邢道荣,杨大将,尹大目,张世平,卫仲道,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古代诗文取名取名古典诗词。
然而经过认真甄别后发现,这35人虽然在小说中以双字名的形式出现,但却并不都是真正的双字名。我们把这些人物分门别类简要说明可以用来取名的古风诗句。
第一类是仅仅见诸于小说《三国演义》的纯杜撰人物,他们名字的真实情况也便不需要进行分析说明了。
张世平,贩马客商。
秦庆童,董承家奴。
李春香,侍郎黄奎的小妾。
2. 邢道荣,零陵太守刘度部下大将。
第二类是小说中仅仅提到了人物的“字”而没有没有提到人物的“名”取名古典诗词。包括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吴子兰,辛宪英,娄子伯。
我们现代人讲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我们的“姓”和“名”,已经没有“字”的内容了。过去一个人除了“姓”和“名”之外,还有“字”依据诗歌取的古风惊艳名字。幼时起“名”,成年后有“字”,包括女子也是将要出嫁时才会有“字”,所以未出嫁的女子往往称其为“待字闺中”有诗意的国学名称。“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者补充。比如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孔明”是非常亮的意思,袁绍,字本初,绍是继承的意思,“本”和“初”是根和初始的意思,包含追溯、继承先辈祖业的意思。《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吴子兰,娄子伯,辛宪英等六人,其实都是“姓”加“字”,而未提到他们的“名”。所以读者往往误认为他们是双字名。这六人中除辛宪英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名”之外,其他人的名都是单字。
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三人都是诸葛亮的好朋友。他们的姓名分别是崔均,石韬,孟建。
吴子兰,后汉的官员,本名硕,因参与董承谋杀曹操一事被杀。
楼子伯,本名圭,京兆人。隐居终南山,道号“梦梅居士”,楼子伯年轻时与曹操有交情,曾经随曹操平定冀州,后来言语不当,被曹操认为有意诽谤,遭杀害。
3. 辛宪英(191—269)字宪英,名不详,辛毗之女。就在她出生的那一年,董卓焚烧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到她去世的前六年,蜀国灭亡。再两年后,魏国被灭,而吴国则在她身后苟延残喘至280年,也终于灭亡了。可以说,辛宪英的一生,见证了整个动荡的三国时代,辛宪英聪慧有才智,在裴松之所注的《三国志》中有体现,如曹丕被立为太子,得意忘形。辛宪英得知后,感叹世子的责任重大,应谨慎小心。钟会伐蜀,让辛宪英之子羊琇为参军,钟会有反志,辛宪英告诉羊琇,尽职尽责,仁恕为怀,使羊琇全身而退。
第三类是复姓加单名,被后人误认为是双名,这类人物包括武安国和濮阳兴。提到诸葛亮,司马懿,我们都知道他们分别复姓诸葛,司马,但武安和濮阳这两个复姓不太为大家所熟知,所以读者会误认为这两个人物是双字名,其实他们都是复姓加单名。
武安国,北海太守孔融部下。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因功封武安君,后人以“武安”为复姓。
濮阳兴,字子元。吴国大臣,最后官至丞相。
第四类是史书记载有偏差,真名现在暂时无法确定的人物,这类人物包括王子服,傅士仁,杨大将等三人。
王子服,字子由,东汉偏将军,受到曹操任用,但是一直忠于汉朝。 《三国志·先主纪》称他为“王子服”,《后汉书》改成它为“王服”,《资治通鉴》称他为“王服”,《后出师表》则称他为“李服”。
4. 杨大将,袁术手下的谋士,曾献计袁术联合吕布攻打刘备,但杨大将名字不见诸于史书,应为“杨弘”之误,《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记载:(袁)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孙)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掳之,收其珍宝以归。
傅士仁。最初为蜀将,关羽部下,后投降东吴。《三国志》中记为“士仁”,《资治通鉴》中为“傅士仁”。
第五类是无法确定是双字名还是以字相称的人物,这类人物最多,分别是:
黄承彦,沔南名士,诸葛亮的岳父。
曹安民,曹操的侄子。在跟随曹操征张绣期间战死,但也有说是两个人,分别是曹安和曹民。
卫仲道,河东人,其本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他的妻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
5. 吕伯奢,曹操故人。曹操刺杀董卓未成逃亡期间和陈宫一起跑到了吕伯奢家。生性多疑的曹操,将吕伯奢误杀。
单子春,三国时期魏国官员。
尹大目,三国时魏殿中校尉,小时为曹氏家奴。
曹文叔,曹爽的从弟。
马元义,张曼成,程远志,裴元绍等四人均为黄巾军人物。
吕威璜,韩莒子,眭元进等三人均是袁绍部将,在官渡之战守卫乌巢时被曹军所杀。
6. 刘元起,刘备的叔叔。
蒋义渠,袁绍手下大将。一说和蒋奇是同一人,“义渠”是他的字,但蒋奇在官渡之战营救乌巢时即已战死。而蒋义渠在官渡之战后还负责收容袁氏败军。所以两者不是同一人。
第六类,以绰号相称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严白虎就是其一,这里的“白虎”其实是其绰号,严白虎和其弟严舆是江东地方土豪,为孙策所灭。
第七类是名字有待进一步考证的历史人物,庞德公。庞德公,襄阳名士,字子鱼,又字尚长,和诸葛亮徐庶等过从甚密,不愿为官,以采药为生,诸葛亮以师礼待之。
最后一类就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人物,名字也是千真万确的双字名,只有两人,即马日磾和郭攸之。
马日磾 ,字翁叔。东汉末年的官员,官至太傅。郭攸之,蜀汉官员,字演长,南阳人。为诸葛亮所器重,官拜侍中。
7. 在崇尚单字名的东汉三国时期,马日磾和郭攸之,作为当时的高官,他俩的双字名有违当时的历史潮流,然而剖析之后会发现,这两个双字名绝不是随意违背当时潮流的特殊现象,他俩的名字是双字名的形式和单字名的内涵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单字名。非常巧合的是,这两个人的名字,又有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含义在内。马日磾和郭攸之都是当时的高官,在以单名为时尚的那个时代,其双字名所产生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马日磾的名字效仿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取名的办法,司马相如因仰慕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而取名,马日磾的“日磾”也是承袭了西汉重臣金日磾的名而取,不仅如此,他甚至连金日磾的“字”也一样沿用,两人的字都是“翁叔”,所以说马日磾的名字有着“继往”、“承先”的因素,“日磾”虽然是双字,但因为是承袭古人名字,所以“日磾”两个字已经是一个整体,而不再是两个字的含义了,就如复姓本身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这里的“日磾”也可以叫“复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名字虽然以双字名的形式出现。其取义却是符合了那个时代的潮流的。
郭攸之作为一名才学非常出众的蜀汉高官,在那个时代,采用双字为名,绝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件事,而是包含深刻含义在内。可以说,他的名字开了后世两晋南北朝取名多“之”的先例。如果说马日磾的双字名有着“继往”的痕迹,还仅仅是个例,那么,郭攸之双字名的“开来”,则有着普遍意义。三国人物多单名,而我们在读两晋南北朝历史时,发现这一时期的人名也出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时期单字名不再为时尚了,但双字名中“之”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甚至祖孙几代人名字中都有“之”字,这在非常讲究避讳的古代,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特例。大家熟知的顾恺之,王羲之,王献之,祖冲之,刘牢之,裴松之等等,魏晋南北朝盛行五斗米教,陈演恪先生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认为,“之”字是五斗米道中用于道徒名字的暗记,而且“之”字不在避讳之列,父子,祖孙均可同名不讳,于是“之”字遂在当时笃信五斗米道的门阀士族中,被广泛地用于人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家族才会出现祖孙四代名字不加避讳的一大奇观。因而我们讲,郭攸之的双字名中的“之”正式开了后世取名用“之”的先河,这里的“之”字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他的存在极大延伸了人名的外延,正是因为“之”字含义的特殊,所以他出现在人的名字中,不再是和其他字一一样表示名字的概念了,而是更多的表示了其他方面的含义,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郭攸之的名字,虽然也是双字为名,但是他符合那个时代以单字为名的时尚。
孙鲁班孙鲁育,张春华,步练师
对于有诗意的国学名称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