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几月几日?
正月初一是几月几日
正月初一,即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如甲子的正月初一就是辛丑年,乙丑的正月初一就是壬寅年,以此类推。 干支历属于阳历。以立春为岁首。
所谓干支纪年,是对干支历的记载。干支历,又称节气历、干支历、中国阳历、华历、汉历、国历、中国夏历、三伏历、节候历等,是一种太阳历。干支历是以立春作为岁首。
以立春为岁首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历法,历史承袭上几千年,如夏、商、周、春秋、战国和秦汉等朝代,都是以立春为岁首的。即使用干支历来定年号的干支历法,是以立春为一年的起始。
农历是阴阳历,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定为一月,并规定为阴月阳年。 阴月是阴阳历中月的名称,阴阳历规定每个月的十五日前后必定为月圆之日,把月圆前夜算做每个月的第一天,于是就有了正月初一这个日子。
在阴阳历中,每年立春前后必定为春分,春分前后必定为夏至,夏至前后必定为秋风,秋风前后必定为冬至,冬至前后必定为立春。于是在阴阳历中规定冬至后白夜的数日子起为“冬至节”,作为一年的开始。 冬至节后的第一天起为“新年”。
如果立春在冬至后一百五天左右的地方,冬至和立春之间的交逢日期必在夏至后十天左右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阴阳历便分成了两个不同的体系了。 为了区分这二个不同的体系便规定前一个体系把冬至算做头一年的岁尾,后一个体系把冬至算做第二年的岁首。 这样前一个体系叫阴历,后一个叫阳历。 当然这二个体系是有共同点的,即冬至前后是算一年的开始的。
所以正月初一在阴历中是岁首,在阳历中是冬至后算第二年。 在阴历中正月初一比立春重要得多。 因为阴历中把立春前后算做新的一年开始,而旧的一年则从立春前一天算起。 而在阳历中正月初一和立春都是新年的开始,它们是同一天。
如果干支历和农历的岁首不同的话,这二个日子会在同一天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清朝末年以前中国的岁首是放在冬至后的立春的,即农历的岁首。而清朝末年以后中国的岁首改放在立春了,即公历的岁首了。 这样以来农历的正月初一和阳历的正月初一便不是同一天了。 如果这二个日子同天的话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立春和冬至必须同天; 2. 农历和阳历的岁首必须同天; 3. 农历和阳历的闰月必须同时置闰; 4. 农历和阳历二者的年份必须没有天数差(即年份相差整百年份)。 清朝以前中国的所有年份都满足上述四个条件。 所以农历的正月初一和阳历的正月初一都必须是同一天! 但清朝末年以来我国便打破了这种传统,把农历的正月初一作为公历的新年开始了! 这样以来农历的正月初一和阳历的正月初一便不是同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