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嫁礼俗
【本期文章导读】
古代婚嫁礼俗
1、礼,古代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中国传统结婚风俗。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2、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中国结婚的风俗。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3、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嫁娶有哪些传统风俗。《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
婚姻礼俗的意义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类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一类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即种的繁衍中国传统结婚风俗。如果说前者主要出于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则后者主要是出于维系种的延续及族群的发展古代婚嫁风俗。此外,婚姻还为人类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资参照的行为模式,正如《周易?序卦》中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因此,人类的婚姻生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确保种的繁衍及构建社会行为模式的双重功能。
一、婚姻释义
随着人们对生育本质了解的深入,婚姻形式开始从长幼无序的混乱状态,慢慢过渡到了同辈份之间的族内婚阶段。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载伏羲、女娲兄妹二人成婚繁育人类的故事,实际便是这种原始婚姻形态的折光。神话说:“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兄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古代婚嫁礼俗古代结婚的风俗。” 这是唐人留下的一则神话中国传统结婚风俗。这类神话故事在汉族古文献和少数民族口传神话中有很多异文,其中的人物不同,结婚的背景不同,祈祷天意的手段也各异,而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亲兄妹之间的婚配。这说明在早期人类社会中,兄妹互为夫妻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此后,当人们意识到“同姓相婚,其生不繁”的道理后,氏族内婚制便开始向氏族外婚制过渡,开始了两个不同氏族之间的男女互为夫妻,而亲兄妹之间的婚姻便被彻底排除了。
二、传统婚礼程式
婚礼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故自古便称之为“婚姻大事”。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是因为它标志着一个人步入了建立家庭,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古代结婚的风俗。婚姻在种的延续上,具有决定意义。
中国的传统婚姻模式,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定型,在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婚礼分成六个不同阶段,并举行六个规模大小不等的仪式,故古称“六礼”古代婚嫁礼俗。这“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 纳采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程序是: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再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周代之前,用礼是分为不同等级的,公卿纳采用羊,大夫用雁,士用雉,后一律用雁。关于古礼用雁,也有不同解释,较早的说法是:雁是一种“木落南翔,冰泮北徂”的候鸟、随阳鸟。《白虎通》云:“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 以后又有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之说,取其对配偶的忠贞,这实际是封建时代宣扬贞妇烈女的结果婚嫁的风俗。按古礼,雁一律用活的中国结婚的风俗。近代,纳采求婚与问名仪式逐渐合并举行,人们也不再用活雁,转而用家鹅或木雕的大雁替代。在古代“六礼”中,除纳征外,其余五项都要用雁。
2、问名 这是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八字,准备合婚的仪式。古代问名仪式是:“宾执雁,请问名”,主人同意后,宾入,宾开始说“问名辞”:“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 以谦虚口吻询问女子名号,这里所说的卜,是占卜男女生辰八字、命相阴阳是否相合,天意是否吉祥等等。因此,问名礼是六礼中迷信程度最大的部分中国的婚嫁传统。占卜时要考虑年龄、生肖、五行等诸多禁忌。
如若年龄相当、生肖相宜、五行相生,在有些地方,还需占卜天意。方法有多种,比如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用两碗清水压在神前,三天后如洁净如初则为大吉,掉入污物则为不吉。再如点燃两支香,燃烧后烧得整齐,意味着新人可以白头偕老,烧得不整齐则意味着两个人不是同命鸳鸯,不能结婚。当然,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不足凭信嫁娶有哪些传统风俗。
如双方五行相生,属相相合,占卜无凶,就可以进入订婚阶段。
3、纳吉 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的仪式,后世也叫“订盟”,现称“订婚”。订婚是婚礼中的关键仪式中国结婚的风俗。古俗照例用雁,以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来随着买卖婚姻的发展,经议婚到定婚,实际上已经进入“小聘”阶段,俗称为“送定”、“过定”、“定聘”、“过小礼”。旧式婚礼,此时多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礼烛,也有用猪、用羊的。老北京的传统是满人必送如意、荷包,汉人则重戒指(金银各一),此外还有其它首饰。送定礼过后,就表明婚约已成,男方准备迎娶,女方准备遣嫁。但婚期并没有定,有时还要拖上几年,等各方面条件都成熟后,再进入纳征阶段中国结婚的风俗。
4、纳征 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婚嫁的风俗。征,在这里是“成”的意思。币,在上古特指皮帛,以后才逐渐发展成聘金。这项成婚礼又被称为“完聘”、“大聘”或“过大礼”、“放大定”等。此时,男方往往备有礼单,装礼品的箱笼由人挑抬,甚至伴以鼓乐,在媒人和押礼人的护送下前往女家。这项仪式通常采取“回礼”的做法,即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退回男方,也有的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按汉代《仪礼?士婚礼》的规定,纳征的礼物应是“玄纁、束帛、俪皮”。 其中 一束“束帛”为五匹,但是每匹帛的卷法是两端对卷,一束共计十端,仍为双数中国的婚嫁传统。古俗聘礼的“俪皮”也是一样,“俪”是双数,俪皮则指成对的鹿皮,可见,聘礼取双的传统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之久嫁娶有哪些传统风俗。旧时北京送聘礼仪式多在上午举行,时间也多定在迎娶前的两个月或一百天。聘礼照例要用如意、鹅笼(活鹅一只或一对,用胭脂染红,为古代奠雁习俗的遗留)、酒海(绍兴女贞酒一至四坛不等,与鹅笼数同)、鱼池(内放活鲤鱼两尾,象征鱼水同欢、吉庆有余)。此外还有首饰、绸缎衣料、龙凤喜饼、猪肘羊腿(为给媒人的礼物,俗云“媒人跑断腿,赔她猪羊腿”)、各色喜果、鸡鸭蛋、茶叶等等。以上聘礼由往往请专营此业的喜轿铺送去。
5、请期 是婚前去女家商定结婚日期时举行的仪式嫁娶有哪些传统风俗。古俗用雁。婚期确定的规矩一般是男定月,女定日,以避开女方经期。民间俗称“提日子”或“送日头”。请期礼品从简,也可在送聘礼时把婚期商定。
6、亲迎 是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这项仪式是古代婚礼的主要过程,甚至有的人认为只有“亲迎”这一环,才是真正的婚礼,而前五项仪式只能算作议婚、订婚等过渡性仪礼中国传统结婚风俗。亲迎礼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琐碎的仪式。迎娶前一天女方要将嫁妆送往男家,嫁妆的多少以抬论,王府嫁女,不少于120抬。贫者四抬、六抬,有时甚至有上不了抬的,就在喜轿铺雇几个“窝脖”扛过去。嫁妆因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但都有固定的套路,过去有嫁妆铺精通此道,专为人备置嫁妆。旧北京满族比汉族的嫁妆要丰厚些,新房中所有家具陈设皆由女方陪送,而汉族往往只管桌面上的东西和手使的东西古代婚嫁风俗。一般夜净(尿盆)、子孙盆(洗澡盆、洗衣盆等)、长命灯是必须要有的,是女人出嫁的“三宗宝”。
亲迎仪式有两种,一种是迎亲,一种是等亲。迎亲用轿一律“双顶”,新郎乘一顶,另选全福小男孩乘一顶(名曰“压轿”)前往女家迎娶。等亲用轿一律用“单顶”,新郎于家门外迎候中国的婚嫁传统。从女家起轿时,女家向新郎献四喜汤茶,迎亲队伍返回男家后,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形式最多,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卺礼 ,入洞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驱邪祝吉的仪式,如跨马鞍、过火盆、射邪气、坐床、吃子孙饽饽、闹洞房等。
婚后第三天新郎伴新娘回门,叫“归宁”、“省亲”或“回门子”嫁娶有哪些传统风俗。此后每年都有与此相关的家庆,即结婚纪念日,但传统上,中国人并不重视结婚纪念日
你要记住,你的角色不止是妻子。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类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一类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即种的繁衍。如果说前者主要出于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则后者主要是出于维系种的延续及族群的发展古代婚嫁风俗。此外,婚姻还为人类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资参照的行为模式,正如《周易?序卦》中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中国的婚嫁传统。” 因此,人类的婚姻生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确保种的繁衍及构建社会行为模式的双重功能。
一、婚姻释义
随着人们对生育本质了解的深入,婚姻形式开始从长幼无序的混乱状态,慢慢过渡到了同辈份之间的族内婚阶段。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载伏羲、女娲兄妹二人成婚繁育人类的故事,实际便是这种原始婚姻形态的折光。神话说:“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兄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嫁娶有哪些传统风俗。” 这是唐人留下的一则神话。这类神话故事在汉族古文献和少数民族口传神话中有很多异文,其中的人物不同,结婚的背景不同,祈祷天意的手段也各异,而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亲兄妹之间的婚配中国的婚嫁传统古代婚嫁礼俗。这说明在早期人类社会中,兄妹互为夫妻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此后,当人们意识到“同姓相婚,其生不繁”的道理后,氏族内婚制便开始向氏族外婚制过渡,开始了两个不同氏族之间的男女互为夫妻,而亲兄妹之间的婚姻便被彻底排除了。
二、传统婚礼程式
婚礼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故自古便称之为“婚姻大事”婚嫁的风俗。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是因为它标志着一个人步入了建立家庭,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婚姻在种的延续上,具有决定意义。
中国的传统婚姻模式,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定型,在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嫁娶有哪些传统风俗。它将婚礼分成六个不同阶段,并举行六个规模大小不等的仪式,故古称“六礼”。这“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 纳采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程序是: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再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周代之前,用礼是分为不同等级的,公卿纳采用羊,大夫用雁,士用雉,后一律用雁。关于古礼用雁,也有不同解释,较早的说法是:雁是一种“木落南翔,冰泮北徂”的候鸟、随阳鸟。《白虎通》云:“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 以后又有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之说,取其对配偶的忠贞,这实际是封建时代宣扬贞妇烈女的结果。按古礼,雁一律用活的。近代,纳采求婚与问名仪式逐渐合并举行,人们也不再用活雁,转而用家鹅或木雕的大雁替代。在古代“六礼”中,除纳征外,其余五项都要用雁。
2、问名 这是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八字,准备合婚的仪式。古代问名仪式是:“宾执雁,请问名”,主人同意后,宾入,宾开始说“问名辞”:“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 以谦虚口吻询问女子名号,这里所说的卜,是占卜男女生辰八字、命相阴阳是否相合,天意是否吉祥等等。因此,问名礼是六礼中迷信程度最大的部分。占卜时要考虑年龄、生肖、五行等诸多禁忌。
如若年龄相当、生肖相宜、五行相生,在有些地方,还需占卜天意。方法有多种,比如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用两碗清水压在神前,三天后如洁净如初则为大吉,掉入污物则为不吉。再如点燃两支香,燃烧后烧得整齐,意味着新人可以白头偕老,烧得不整齐则意味着两个人不是同命鸳鸯,不能结婚。当然,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不足凭信。
如双方五行相生,属相相合,占卜无凶,就可以进入订婚阶段。
3、纳吉 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的仪式,后世也叫“订盟”,现称“订婚”。订婚是婚礼中的关键仪式。古俗照例用雁,以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来随着买卖婚姻的发展,经议婚到定婚,实际上已经进入“小聘”阶段,俗称为“送定”、“过定”、“定聘”、“过小礼”。旧式婚礼,此时多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礼烛,也有用猪、用羊的。老北京的传统是满人必送如意、荷包,汉人则重戒指(金银各一),此外还有其它首饰。送定礼过后,就表明婚约已成,男方准备迎娶,女方准备遣嫁。但婚期并没有定,有时还要拖上几年,等各方面条件都成熟后,再进入纳征阶段。
4、纳征 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征,在这里是“成”的意思。币,在上古特指皮帛,以后才逐渐发展成聘金。这项成婚礼又被称为“完聘”、“大聘”或“过大礼”、“放大定”等。此时,男方往往备有礼单,装礼品的箱笼由人挑抬,甚至伴以鼓乐,在媒人和押礼人的护送下前往女家。这项仪式通常采取“回礼”的做法,即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退回男方,也有的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按汉代《仪礼?士婚礼》的规定,纳征的礼物应是“玄纁、束帛、俪皮”。 其中 一束“束帛”为五匹,但是每匹帛的卷法是两端对卷,一束共计十端,仍为双数。古俗聘礼的“俪皮”也是一样,“俪”是双数,俪皮则指成对的鹿皮,可见,聘礼取双的传统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之久。旧时北京送聘礼仪式多在上午举行,时间也多定在迎娶前的两个月或一百天。聘礼照例要用如意、鹅笼(活鹅一只或一对,用胭脂染红,为古代奠雁习俗的遗留)、酒海(绍兴女贞酒一至四坛不等,与鹅笼数同)、鱼池(内放活鲤鱼两尾,象征鱼水同欢、吉庆有余)。此外还有首饰、绸缎衣料、龙凤喜饼、猪肘羊腿(为给媒人的礼物,俗云“媒人跑断腿,赔她猪羊腿”)、各色喜果、鸡鸭蛋、茶叶等等。以上聘礼由往往请专营此业的喜轿铺送去。
5、请期 是婚前去女家商定结婚日期时举行的仪式。古俗用雁。婚期确定的规矩一般是男定月,女定日,以避开女方经期。民间俗称“提日子”或“送日头”。请期礼品从简,也可在送聘礼时把婚期商定。
6、亲迎 是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这项仪式是古代婚礼的主要过程,甚至有的人认为只有“亲迎”这一环,才是真正的婚礼,而前五项仪式只能算作议婚、订婚等过渡性仪礼。亲迎礼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琐碎的仪式。迎娶前一天女方要将嫁妆送往男家,嫁妆的多少以抬论,王府嫁女,不少于120抬。贫者四抬、六抬,有时甚至有上不了抬的,就在喜轿铺雇几个“窝脖”扛过去。嫁妆因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但都有固定的套路,过去有嫁妆铺精通此道,专为人备置嫁妆。旧北京满族比汉族的嫁妆要丰厚些,新房中所有家具陈设皆由女方陪送,而汉族往往只管桌面上的东西和手使的东西。一般夜净(尿盆)、子孙盆(洗澡盆、洗衣盆等)、长命灯是必须要有的,是女人出嫁的“三宗宝”。
亲迎仪式有两种,一种是迎亲,一种是等亲。迎亲用轿一律“双顶”,新郎乘一顶,另选全福小男孩乘一顶(名曰“压轿”)前往女家迎娶。等亲用轿一律用“单顶”,新郎于家门外迎候。从女家起轿时,女家向新郎献四喜汤茶,迎亲队伍返回男家后,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形式最多,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卺礼 ,入洞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驱邪祝吉的仪式,如跨马鞍、过火盆、射邪气、坐床、吃子孙饽饽、闹洞房等。
婚后第三天新郎伴新娘回门,叫“归宁”、“省亲”或“回门子”。此后每年都有与此相关的家庆,即结婚纪念日,但传统上,中国人并不重视结婚纪念日
以上详细为您解答了关于古代婚嫁礼俗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古代婚嫁礼俗这个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