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但是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陀的弟子目连知道母亲死了,但亡魂堕在饿鬼道中,不能出来。于是,他准备了百味饮食,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供养十方僧众,恳求他们为自己母亲说法。佛祖知道了,就告诉他说,要救母亲出苦海,为母亲赎罪的话,应该在七月十五这天,备百味饮食,放在河中,这样亡魂可以得到食物。佛教徒为了把我国土的孝道推广到民间,就把七月十五这天定为中元节。
第二种说法,据《道经》里说;七月十五这天,天官神仙会带着赦书下凡,探访民间善恶功过。于是,这一天也就成了民间祭祀神仙的“斋戒节”,也就是神仙下凡考察民间的日子。
第三种说法,《礼记祭法》:“是故大(太)宰、大宗、大史、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及诸执祭肺者,皆朝于涤东堂上。乃命执事一人,男与男别,女与女别于涤西堂上。贵贱不嫌同体也。”这是说凡秋祭的时候(秋祭叫尝),每个姓氏家族的族长都来参加祭祀,并且献上自己的祭品。献完后,各族长要和本姓氏族里的男女分堂而坐。接着由宰臣操办祭牲的膳食分配问题。然后由宰臣发布命令:让主祭的司徒、司空入座堂上听命;让诸执祭肺者入于涤宫;其余执事人员则按地位高低依次排列于堂下之东、西堂上。宰臣还要命令执事者取几样肺(牲之呼吸器官)给各位执事品尝,并观察他们脸色以验其诚心与否。此时宰臣再发布命令:让所有执事人员都回到原位,按原定之礼数献上牲体之肺。然后宰臣从西阶登堂而祭。接着由太宰主祭太牢之礼(即三牲之礼),太宗主祭太祝之礼(即酒牲之礼),太史主祭斋戒之礼(祭前沐浴更衣、洁屋净地),命祭者(卜选一人为祭者)取牲之左耳以献神灵。然后由太宰、太宗、太史依次献酒牲、血牲、香草等物。献毕,又由佐食取牲之右肩臂肉以献神灵。接着由太宰、太宗、太史依次献饭食等物。献毕,又由佐食取牲之胁肉以献神灵。然后由太宰、太宗、太史依次献酒牲等物。献毕,又由佐食取牲之脊肉以献神灵。最后由佐食取牲之脢肉以献神灵。
到这时大祭算是告成。太祝复位而拜,唱:“酒食多备具。”于是所有执事者复位而拜。宰臣再向主祭者报告:诸事已毕,可以散场了!主祭者听后起立致谢辞:“如祭岁事于室。”便结束祭祀活动。《礼记》中详细记录了这一整个祭祀过程,说明了祭祀是严格按照礼法的要求进行的。但是中元节的祭祀却有所不同。《道经》载:“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修斋设醮遍群乡;人家但以酒馌相助;或请迎神送还庙宇。”这里说的是在这一天道观设坛斋醮以向上天祈福消灾;并且在这一天民间的百姓也可以把鬼魂送到庙宇里去。《道经》里还载:“故八节可以修斋戒。”说明这一天是八节之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也载:“七月十五日民间的修斋延僧。”可见这一天还是修斋的日子。《律》、《仪》里载:“道经云:‘七月十五日,上度孤魂名犯死罪以下,及无主孤魂者罪灭得福。’”《律》里载:“月晦之夜亦如上制。”即中元节这一天不但可以超度亡魂还有其它孤魂野鬼也可以得到超度。《正统道藏洞神三洞琼纲》载:“此日则供养经师尊像设醮还愿者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