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吃什么的风俗?
立秋有吃什么的风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而“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
干支纪日是一个很古老的用法,它的原理与历法相关,干支历纪年法是中国历法的基础。以戊子、己丑为岁之阴暗。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在《礼记·月令》中写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春秋夹孟月之气而成。”其中的“孟月”指的就是每季的第一个月份。而秋季的“孟月”为申月,对应的十五节气的第五个节气。“立秋”还有“啃秋”“摸秋”“咬秋”等各地习俗,流传的这些习俗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好处呢。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立秋吃什么的风俗吧。
一、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后食西瓜的习俗,人们相信立秋后,西瓜的甜度和寒性都没有了,但是其本身自带的寒气会侵入人体,对身体造成损害。而立秋后气候干燥,西瓜本身就有很好的止渴效果,这时候食用不仅不会伤身反而有益健康。
二、吃桃子
在江浙一带,有立秋吃桃子的习俗。桃子被成为“寿桃”,可见它的益处多多。老人们认为桃子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燥等好处,在立秋这个节气吃能够去除秋燥,让人更健康长寿。民间还流传着“桃饱李饿”的说法,也就是说桃子吃多了容易饱腹,而李子吃多了则容易饿,所以立秋吃桃也有一定的减肥效果呢!
三、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在立秋后用姜末和红糖水冲泡鸡蛋汤喝,俗称“过秋渣”,常喝这种汤可以去除身上湿气,起到怯寒防病的效果。在莱西地区还有“吃渣送渣”的习俗:就是用新麦面粉做成渣状烙饼,在立秋这天吃掉麦秸渣做的饼叫“吃渣”,而在食用的过程中烧麦秸留下的灰叫“送渣”,据老人们讲这样做可以顺心顺气,有益健康呢!
四、吃饺子或者炖肉
立秋还是北方人的重要节日之一哦!所以老北京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吃饺子或者炖肉,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帮助弥补夏季损失的体能!在天津等地还有着“咬秋”的习俗呢!咬秋即咬瓜。“咬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瓜”,也就是咬嚼瓜果的意思。天津人习惯取大西瓜来咬食,声响响亮,颇有趣味。而且在咬秋之后还能将瓜皮留在地里卖钱呢!可见古时候人们对于节气的重视程度了!
五、吃“福圆”
立秋节气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贴秋膘了!在以前人们会用秤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和在夏天时候的体重对比一下是否有发胖的情况发生。如果体重有所减轻则被称为“被龙王夺”。因此老北京就会在这天做红烧肉给自己补身体称为“贴秋膘”,其实也就是为了弥补夏天损失的体重!而现代人则延续了这一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会大吃大喝一顿来补充夏季身体亏损的营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