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语做法事
三月三有什么活动
壮族三月三主要有祭祀祖先、对歌择偶、聚餐、唱戏、抢花炮、抛绣球、斗蛋等活动。祭祀祖先 摆祭坛做法事 在祖神庙里摆祭坛, 供猪、牛、羊三牲和彩色糯米饭,请师公班和道公班来做法事,祭祀祖神“娅浦”,祭坛四周高挂各村寨送来的幡旗。师公在祭祀前,首先设神坛或灵堂,点燃香烛,仪式开始,主持祭。
广西芒那节是什么节日 芒那节是稻田里的祈愿
广西芒那节 “那”,壮语意为“水田”。过去,壮族人民一生以种植水稻为生,依水田而居。壮族地区的许多地名都带有“那”字,如那坡、那马、那板、那龙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那”文化。芒那节即“祭祀田神的节日”。芒那节是桂西南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活动,是。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
壮族的风俗
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
少数民族壮族节日,要详细点!谢谢!
(1)九月九节:壮语有“九九归一,百岁成仙”的说法,此节主要是给老人??农家也都过节,但有老人的农户则特别讲究。儿子要给老人剃头、穿新衣服;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来,并带给一只鸡,几斤米,俗称“补粮”,给老人添粮增寿。席间,子女儿孙先给老人喂饭,然后才进餐,以示孝敬。 (2)百灵节:广西天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
壮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
壮族的传统节日是?日期是?来历是?
19月、九月九节壮语有“九九归一,百岁成仙”的说法,此节主要是给老人祝寿,是老人寿辰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没有老人的农家也都过节,但有老人的农户则特别讲究。儿子要给老人剃头、穿新衣服;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来,并带给一只鸡,几斤米,俗称“补粮”,给老人添粮增寿。席间,子女儿孙先给老人喂饭。
壮族的禁忌
1、不能用手指指神圣之物,如神像、菩萨等,这是对神明不尊敬的做法,恐受惩罚。2、二月初三是壮族一个重要节日——祭龙山,在这一天严禁砍伐山林。3、壮族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多深山老林,因此在进山时不可讲丑话、坏话、不吉利的话,以免得 罪山神,遭受跌落、刮伤、禽兽袭击等报应。
壮族的文化内涵概括
七十二巫调音乐具有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色彩,例如壮族女巫烧香设坛、唱巫歌、做法事,能在一种恍惚的状态下变化各种口音和语言,一问一答,与死者交谈,让生者了解到死者在阴间的情况。编辑本段舞蹈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密切联系。巫师敬神总是边跳边唱,乐神消灾祈福。最早记录,壮族舞蹈。
广西人去世葬两次习俗怎么来的?
解放前,按习俗不满36岁的人(还有带身孕死[壮语叫“湿身死”]的妇女)是不进行二次葬的。但在解放后,人们思想解放了,没那么迷信了,成年人(16岁以上)及“湿身死”妇女也行二次葬了。一次葬的墓地,一般比较随便,地头田边、茅山荒坡均可,并不讲究“风水”,不过还是要请“地理师(风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