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语做法事

huoguang2025-01-14 02:10467 阅读76 赞

壮族的风俗

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

广西壮语做法事

广西芒那节是什么节日 芒那节是稻田里的祈愿

广西芒那节 “那”,壮语意为“水田”。过去,壮族人民一生以种植水稻为生,依水田而居。壮族地区的许多地名都带有“那”字,如那坡、那马、那板、那龙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那”文化。芒那节即“祭祀田神的节日”。芒那节是桂西南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活动,是。

广西壮语做法事

壮族独有的节日

是牛魂节。敬牛、爱牛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有过“牛魂节”的习俗。

广西壮语做法事

壮族的传统节日是?日期是?来历是?

3. 吃立节:正月三十日左右,“吃立”在壮语中意为“欢庆”。1894年春节,法国侵略者侵略我国边境,壮族青壮年奔赴战场,英勇抗击侵略者。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胜利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热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逐渐形成了吃立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

壮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

壮族的禁忌

1、不能用手指指神圣之物,如神像、菩萨等,这是对神明不尊敬的做法,恐受惩罚。2、二月初三是壮族一个重要节日——祭龙山,在这一天严禁砍伐山林。3、壮族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多深山老林,因此在进山时不可讲丑话、坏话、不吉利的话,以免得 罪山神,遭受跌落、刮伤、禽兽袭击等报应。

广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演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有关部门组成民族语言调查队,会同广西语言文字工作者,从1952年开始到壮族聚居的四十多个县进行壮语方言调查,研究拼音壮文。1956年春,确定了以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双桥语音为标准语音、以拉丁字母为书写符号的壮族文字方案。1957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壮文方案》。 四十年来壮语文事业的发展可。

壮族的文化内涵概括

七十二巫调音乐具有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色彩,例如壮族女巫烧香设坛、唱巫歌、做法事,能在一种恍惚的状态下变化各种口音和语言,一问一答,与死者交谈,让生者了解到死者在阴间的情况。编辑本段舞蹈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密切联系。巫师敬神总是边跳边唱,乐神消灾祈福。最早记录,壮族舞蹈。

广西人去世葬两次习俗怎么来的?

解放前,按习俗不满36岁的人(还有带身孕死[壮语叫“湿身死”]的妇女)是不进行二次葬的。但在解放后,人们思想解放了,没那么迷信了,成年人(16岁以上)及“湿身死”妇女也行二次葬了。一次葬的墓地,一般比较随便,地头田边、茅山荒坡均可,并不讲究“风水”,不过还是要请“地理师(风水先生)。

谁有壮族的风俗与房屋特色的资料。(急!!!)

传统的壮族节日风俗大体上跟临近的汉族风俗相似,丧葬一般采取二次葬形式,一般第一次葬不是太看重,下葬后,三年或五年请道公做法事,由直系长子起出遗骨清洗干净,放入金坛保存,平时供奉在田边或山洞中。重视第二次葬,往往花很多时间选择风水宝地,再进行第二次葬礼,将金坛埋入土中,形成永久的墓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