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徐州文化的岁时节庆
(一)祭祖、扫墓清明节是传统上坟祭祖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关、学校、工厂等有集体组织祭扫烈士墓的习俗。(二)寒食、踏青清明时节,人们于扫墓之后,往往踏青春游。午餐多为冷餐,尤似古时的寒食风俗。(三)插柳徐州风俗,清明这天,门上要插几根柳枝。俗称:“清明不插柳,死了变成大黄狗”。(四)放风筝 清明。
射阳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射阳属于江苏,重阳节人们登高,吃螃蟹。《易经》中以“六”为阴数,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这一天,月、日皆为阳数,两九相重合,故称为“重阳”,也叫做“重九”。据考证,“重阳”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当时虽没有形成节日,却已有登高的风俗。西汉初年,皇室有九月初九日佩带茱萸、饮菊花。
大洞山的相关文章
按贾汪当地的风俗,每逢重阳节,附近村民都会佩茱萸登大洞山。重阳当日,大洞山举行第二届登高节,笔者有幸亲临现场,感受了节日里的诗意生活。其时,秋阳熙暖,天高云淡,大洞山像一幅水墨画,蜿蜒在无边的秋色中。落成不久的茱萸寺,占地百余亩,坐落在洞山南麓,三面环山,谷壑清幽。寺庙坐向东南,前面俯临万亩榴园,。
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
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如下 这首词上片写重阳节,秋雨绵绵,道路泥泞,骑马到戏马台前,溅得满身泥浆。龙山脚下,水漫数尺之深,浸没了东篱花圃,泡得莱英发胖,菊花湿漉漉。下片借用孟嘉落帽和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诙谐地写出遇雨的狼狈样。遇到如此大雨,潇洒的孟嘉也要四处找斗笠,陶令也要觅件蔓衣披。
重阳节重阳糕的来历和做法
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称,汉代时,汝南人桓景师从费长房学仙。某日,费长房告诉学生:九月九日有大灾降临你家,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之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桓景依言行事,果然无恙。后人仿效,遂形成九月初九登高山、饮菊酒、插茱萸等一整套重阳节俗。
重阳糕来历
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
请教"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意思,谢谢!
两谢:谢瞻、谢灵运,此二人曾在重阳节戏马台前的群僚聚会上,赋诗为乐。拍肩: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戏马台:为项羽所铸,地在徐州。东晋刘裕北征过此,重阳登台大宴佐僚,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诗一首。风流犹拍:黄庭坚缅怀古人之气概,无论是作为、还是才华都觉得。
江苏的风俗
4、同样是游艺习俗,江南注重观赏性、娱乐性,江北则注意观赏性、娱乐性的同时也重视功利性:江南无锡惠山泥人、苏州虎丘捏相都是栩栩如生的艺术珍品,江北盐城、海安等地的面塑及东台等地的糖塑既可观赏也可食用。5、元宵节江南的花灯玲珑多姿,徐州丰沛及连云港等地的面灯不但可以照明、观赏,而且还是。